金黄稻浪翻滚,白龙社区两千亩稻田里,收割机轰鸣作响,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。一串串饱满的稻穗压弯了枝头,多台联合收割机在田间穿梭,收割、脱粒、碎秆还田等工序一气呵成。

“今年水稻长势很好,穗大粒饱。”承包户张全国指着沉甸甸的稻穗介绍。他随手掐下一束稻穗,在手心揉搓几下,吹去谷壳,露出圆润的米粒:“你看这米粒多饱满,产量肯定差不了。”据相关工作人员测算,今年水稻平均亩产预计在1000-1200斤左右,较往年略有增长。

以往,秋收时节的天气是农户最关心的事。过去没有烘干设备,收割下来的稻谷必须铺晒在晒场上,依赖阳光照射蒸发水分。“过去最怕收稻时下雨,万一连着几天阴雨,稻谷没法晒干,就会发芽霉变,一年的辛苦就白费了。”一位老种植户回忆道。

为解决农户晒粮难题,白龙社区投入444.47万元,启动建设粮食烘干设施建设项目。“我们新建厂房950平方米,并配置了2台30吨智能化烘干机及附属设备。为我们社区及周边村社的水稻、小麦等粮食作物提供及时有效的烘干、储存保障服务,让村民及种粮大户掌握粮食售卖的主动权,以致富增收提高村民及种植大户的积极性。”白龙社区党总支书记俞先才介绍道。

烘干厂房内,工作人员将刚收割的湿稻谷倒入进料口,稻谷通过提升机进入烘干仓。“传统人工晾晒不仅效率低而且不卫生,经机器烘干后的水稻,水分含量能从30%左右降至14%的安全标准。”技术人员指着控制屏上的数据介绍。
“下一步,我们目标很明确,就是让白龙的好米,不仅要吃得好,更要卖得更好。不断提升它的附加值,最终让乡亲们的辛苦劳作,都能获得应有的回报,实现增产又增收。”俞先才望着忙碌的厂房,信心满满。